伊能静“翻车”:她应该选择可控而不是破浪

发布时间:2022-11-24 17:36:26阅读时间:4755
本文导读:◎爱地人场上没有记忆点,场外却有争议点。这说的就是伊能静——如今正参与录制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的伊能静。作为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里年龄最大的姐姐,伊能静无疑是演艺资历最高

◎爱地人

场上没有记忆点,场外却有争议点。这说的就是伊能静——如今正介进录制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的伊能静。

作为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里岁数最大的姐姐,伊能静无疑是演艺资历最高的。对于如许“祖母级别”的艺人,假如在节目傍边摆摆资历,也在情理傍边。

但伊能静的问题,就在于她在初次公演里,不单没有暗示出和资历相当的实力,还在今后的采访中吐槽王智和王丽坤两位团员。这类果真诘责质问合作艺人的做法,很收留易引发窥察游移者的不舒适,并让伊能静很快就处于风口浪尖。再加上伊能静在节目中所暗示出来的才能,其实并没有匹配她的资历,由此更是成为了被群嘲的对象。

有时辰,在群情激怒的大情况中,对于一个话题人物的判定很收留易掉明智。事实上,伊能静在华语乐坛的历史上,有很多不可抹往的经典记忆,也留下了一些经典的专辑。甚至于,伊能静身上的许多闪光点,至今都是同范例歌手的一种标杆和高度。

她是华语乐坛最早的少女偶像

提起华语乐坛的少女偶像,很多人第一时候会想到范晓萱、Twins和S.H.E.等等艺人及组合。当然,更近的还包孕“火箭少女101”如许的今世女团。

但华语乐坛最早的少女偶像潮,倒是降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。那时,喷鼻港和台湾的唱片公司陆续警惕了日本唱片公司的包装体系体例,也慢慢看中了年轻人、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市场,有了清晰的消费定位,这些唱片公司就开端寻觅一样岁数很小的艺人举行培训、包装,并最终推向市场。

而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少女偶像,就是“忧欢派对”“城市少女”“红唇族”,以及“飞鹰三姝”等等。

这其中,“飞鹰三姝”又是一个非典型的组合。“飞鹰三姝”指的是那时签约“飞鹰唱片”的三位女歌手:裘海正、方文琳和伊能静,而“飞鹰唱片”的老板,则是那时赫赫有名的白马王子刘文正。

裘海正、方文琳和伊能静那时有各自差异化的定位,大致来说,分袂就是侠女、玉女和少女。出格是伊能静,主打的就是少女款邻家女孩。

从1987年到1991年,伊能静在“飞鹰唱片”旗下,共刊行了七张专辑。因为有过在日本发展的履历,使得日式的少女偶像模式,对于伊能静本人也出格合用。

在“飞鹰唱片”的五年里,伊能静也留下了《爸爸不要说》《十九岁的最初一天》《我是猫》《哀痛的茱丽叶》等等作品。少女感很足的鼻音,加上小女生敏感的情感,都让伊能静即便在唱片产业的包装体系下,依然有性情、有辨识度。

与此同时,伊能静那时作为一个少女偶像,最不同凡响的一点,就是她会作词。像代表作《十九岁的最初一天》,就是伊能静小我的心里写照。而《哀痛的茱丽叶》这张专辑,必定水平上更是伊能静用文学和音乐结合,所实现的一次概念测验测验。从而让唱片听起来很像是少女枕边的秘语、童话。

既是少女偶像,又是文艺女青年,至少在伊能静出道的阿谁年代,可以买通这个鸿沟的艺人,确实很少很少。

《下大雨了春花开了》是偶像转型的典型之作

1992年,伊能静加盟“飞碟唱片”。从《游戏》专辑开端,“飞碟唱片”也停整理通过更性感成熟的外型,让伊能静实现事业的转型。

不管是在伊能静之前,照旧在她今后,像伊能静如许的少女偶像,往往是“创业收留易守业难”。因为少女偶像是有岁数限制的偶像,即便有的歌手,可能只管将时候限制推延,但总会有彻底拜别少女时代的一天。

但转型说起来收留易,做起来太难。尤其是像伊能静如许的艺人,因为在少女偶像时代的形象和作品,已经成为了歌迷的烙印,以是她的改变,往往很难被歌迷再接收。

事实上,从《游戏》这张专辑开端,“飞碟唱片”起首也是停整理用性感线路,来实现对伊能静的升级。这类模式简略、常用,但成果却一般,因为用的人太多,也窘蹙创新点。以是,即便今后伊能静陆续刊行了《流浪的小孩》和《圣女传说》等等专辑,算是剪中断了和少女偶像的关系,但在新的转型期,却始终没能超出“飞鹰唱片”时期。

直到1995年《下大雨了春花开了》专辑的推出。

《下大雨了春花开了》有一个很好的“一人分饰两角”的概念,更紧张的是,与这个概念相匹配的,专辑还约请了张雨生和黄舒骏两位创作,分袂担当专辑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建造。

恰是因为两个很是具有人文属性的音乐人出现,也让《下大雨了春花开了》这张专辑,既有音乐的先锋气质,又有文学化的文本寄意。结合伊能静因为写歌词而被定义的才女身份,《下大雨了春花开了》这张专辑,是以也让伊能静从少女偶像,顺利转型到了知性女偶像的新定位。

在历史上,陈淑桦、伊能静和田馥甄,都是从少女偶像转型最为成功的例子,而她们成功的共通启事,也都是因为在商业化的体系下,被注进了人文化的元素。

她也是优点与弱点并存的歌手

伊能静这一次之以是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里“翻车”,除了专访时的祸从口出,一样也和公演时的作品《推开世界的门》有关。

在此次公演中,除了王丽坤的舞蹈给人留下很深的记忆之外。在音乐部分,作为唯一一个正职为歌手的艺人,伊能静非但没能暗示出她的专业,反而因为自我暗示的平平,暗示不出职业歌手的价值。

其实从1987年正式出道至今,伊能静的少女嗓确实没有什么改变,但这个没有改变,不单延续的是她声线特点,也包孕了她的弱点。

伊能静嗓音最大的弱点,就是音域很窄,致使她的人声听起来很扁平,也不太适合回纳旋律升沉较大、转折较多,以及律动比力雄厚的歌曲。

好比在2006年,伊能静就已经唱过周杰伦作曲的《念奴娇》,这首歌曲在那时就已经露出了伊能静嗓音的先天缺点。声线的扁平,致使她完全没有法子展现周董创作的那种律动层次,就好比用二维的声线唱三维的歌曲,成果可想而知。

而在《下大雨了春花开了》这张专辑里,伊能静的声线,一样有些接不住像《春花》《后当代女性》如许的另类歌曲。只是好在专辑团体概念的完全,让她的弱点并没有被放大。

其实在盛行音乐范畴里,没有不适合的声线,只有最适合的唱法。作为歌坛老先辈的伊能静,之以是在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里完全暗示不出她的专业和经验,恰恰就是因为她在演唱上,还想和外形一样,贯穿连接着往日的所有特点。

可是,岁数的增长一定会形成声带的弱化,即便是唱将都不成避免。以是很多歌手在音乐生活生计的中后程,往往会选择他这个年数更适合的音域、更适合的唱法,将一首歌曲掌握在本人可控的局限里。

而伊能静在《推开世界的门》里所暗示出来的,恰恰就是唱法的问题。对于她这类资历的歌手,可以有乘风破浪的心,但在音乐上,安闲淡定、恰到益处的表白,才是最得当的选择。

标签:伊能静